高位壓迫打法魅力無窮 三大條件缺一不可

從卡達世界盃見識了侵略式防守反擊成了足壇的戰術主流下,且再來好好論述當今世界足球這套把壓力轉移給對手的主動式防禦系統。說到這兒,必提及很流行的足球高位壓迫式打法,以球員出色的體能和戰術執行力為基礎,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它儼然成了足壇的一股超級魅力般存在。

高位壓迫(Gengenpressing。德語詞彙:gegen—反,反對;pressing—壓迫)是指球隊的防線位置往前移,當對手開始從後場發動進攻時,防守球員迅速上前實施逼搶,或直接嘗試斷取腳下球,或注意封鎖傳球線路,利用團隊合作打亂對手的傳遞,實現「以攻代守」的目標。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經歷了上世紀米契爾和新世紀范加爾兩位荷蘭主帥的傳承,高位壓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華人足球世界裡最經典的,中國大陸名教頭徐根寶,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職業化元年,就以「搶逼圍」戰術讓人們見識到了高位壓迫的魅力所在。

昔日的足球過分仰仗球員的個人能力,活躍在有球區域的球員通常只有4到5人左右,相對僵化的區域站位令攻防環節碎片化,現代足球更強調整體和強度,攻防兩端都需要「全面參與」。

控球戰術和壓迫打法交相輝映令人們意識到,不論是什麼體系和戰術,都需要以大量的跑動為基礎,帶動人員流動,賦予陣形活力,以局部「超載」的方式在攻防兩端持續製造優勢。只有在局部對抗中盡可能多地投入有效兵力,才能完成對場地空間的爭奪。

摩洛哥的高位壓迫令葡萄牙攻擊陷困境。(取自FIFA 推特)

誠如導言即提的高位壓迫以球員出色的體能和戰術執行力為基礎,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不過,高位壓迫的本質卻是為了節省體能,即西班牙名帥瓜迪奧拉所言「如果在前場30公尺區域搶到球,我們就不用再向前推進50公尺才能威脅到對方球門。」

如果能夠在對手展開隊形組織進攻時就完成搶斷,趁對手未能收緊隊形就發動搶攻,無疑要比一板一眼的陣地進攻省時省力。即便無法在前場斷球,丟球後的就地反搶也可以延緩對手的推進速度,為己方的防守部署贏得時間。

大部隊在遠離己方球門的區域進行極限操作,這需要以良好的體能儲備、不錯的個人能力和出眾的團隊默契度為基礎,三者缺一不可,這才是重點。

以巴塞隆納為代表的控球型球隊,用前場反搶來維持球權,德系教練麾下的球隊普遍以團隊壓迫取代10號球員組織進攻,巔峰時期的馬德里競技隊風格介於兩者之間,主帥西蒙尼的弟子們險些在2014到2016年間建立起一個王朝。無論是拿下皮球後再慢慢進行組織,還是以「重金屬流」持續衝擊對手,執行高位壓迫都必須要以充沛的體能為基礎。

新時代的教壇翹楚普遍都在體能訓練方面頗有心得,瓜迪奧拉在制定戰術週期的時候,會將球員的體能情況視作「主原則」,波切蒂諾會不斷創新豐富體能訓練課的內容,哈森許特爾則會借鑒田徑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充實季前備戰內容。

很多名帥的背後都有業內知名的魔鬼訓練師保駕護航,克洛普的團隊中有「體適能」教練,之前切爾西主帥圖赫爾團隊中的體能訓練師被定義為「運動教練」,魔鬼訓練師奧斯卡.奧爾特加是體操的幕後英雄,皇馬在兩任主帥麾下加冕雙冠都要感謝平圖斯的體能調教。

經過平圖斯的努力,皇馬在「九年五冠」時期上演過無數後程發力拿下勝利的經典戰例。不過,那支球星雲集的隊伍在研習壓迫式打法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利。

席丹時代,皇馬的壓迫缺少層次感和嚴整度,三條線的連接不夠緊密,往往只是前場球員一波流,後續的施壓和圍堵跟不上。當時皇馬「BBC組合」本澤馬、貝爾及C羅形成的第一道防線施壓能力一般,對手能夠輕鬆地通過中場,把球攻到禁區前沿。主帥安切洛蒂在2021/22賽季後期有意嘗試壓迫式打法,但很快就在歐冠淘汰賽階段重回蜷取。

皇馬兩大主帥安切洛蒂和席丹聯手打造的冠軍班底適合傳控打法與防守反擊,典禮陣容中的很多關鍵角色無法複製,更新換代時必然要改變打法。卡馬文加、呂迪格和瓊阿梅尼相繼加盟,就是皇馬戰術變革的信號。曼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滕哈格上任後的首要工作就是清理冗員,引進諸如廷貝爾、德容等阿傑士舊部來幫助新戰術落地。

鋒線球員要及時選定「指向性」的單點壓制,中場球員在封鎖區域和線路的同時提供對抗,有球區域的包夾要做到步調一致,一邊設置「陷阱」,一邊預留好提速衝擊的空間……這些元素嚴密合縫地扣在一起,才能取得高品質的壓迫效果。

為了提升整體的流動性,像曼城、利物浦、切爾西、巴黎聖日爾曼都採取了輕量化的鋒線建構模式,中場安置多名跑動能力極強的球員組成第二道防線,在他們身後有兼具身高、技術和快速移動能力的中後衛兜底,構成了立體化的壓迫網路。皇馬後衛線防空能力一般,但米利唐和阿拉巴恰好是克制「地面流」的理想組合,安切洛蒂的球隊連續完成「下克上」絕非偶然。

在時機選擇方面,很多教練要求球員開場後便要開足馬力,趁對手立足未穩便搶佔先機,馬競隊在2013/14賽季歐冠四強賽次回合的表現便是最佳範例,西蒙尼有時甚至會讓球員在開球時故意將球踢出前場邊線,順勢將陣線推上去,利用對手發邊線球的機會展開迅猛的撲搶。另一些教練會在場邊密切觀察戰局,發現對手陣線鬆散或暴露出明顯空檔時,再吹響衝鋒號。

在壓迫的區域方面,依託邊線(邊路出球角度有限)實施圍搶是不錯的選擇,當對手準備使用長傳或背身拿球時迅速實施「斬首」,也是搶斷成功率很高的選擇。

當對手的門將和後衛控球擺脫能力不過硬時,一些教練會改變鋒線配置,安排移動能力較強的球員對其實施重點照顧;當發現對手中場有畏懼逼搶的球員時,就要採取「圍三缺一」的方式引誘或迫使此人拿球,然後再快速實施上搶,製造其失誤。

當連續撲搶未果、壓迫「7秒理論」失靈的時候,就要迅速退守進入半場防守模式。為了化解對手的施壓,一些球隊擅長採取從後向前層層傳遞的方式予以破解,一些球隊則能夠依靠簡潔的鋒線連線將壓力迅速轉嫁給對手。

控球戰術和壓迫打法引領潮流已十年有餘,技術粗糙的老派中後衛和後腰已蜷縮於時代一隅,門將的腳下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這些後場球員已經能夠從容地應付高位壓迫,施壓者靠點對點逼搶就想拿下球權已不容易,團隊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今,高位壓迫風潮或將成為今後場上的主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