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敗退傳控千次再受爭議 高效率淘汰傳控打法

高效率才是符合現在足球比賽發展的方向,而過去十幾年來造成一股風潮的傳控足球打法,甚至出現通過每場接近1000腳的傳球,只能換取不多的進球機率,如此低效率顯然是逆潮流而行,這次世界盃傳控打法領航者西班牙隊,連續三屆無緣八強,跟隨的德國隊也連續兩屆止步小組賽,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

10年以前,當西班牙足球隊稱霸世界足壇的黃金時期,他們那種「以控代守」所踢出的催眠式足球打法,讓人歡喜也讓人憂,也曾遭到詬病。10年過去了,不同年代的西班牙國腳仍踢傳控足球,且看這次16強止步的與摩洛哥之戰,雖然全場掌握著控球率63%比20%,射門次數14比6次,控球優勢高出三倍,射門也多出一倍以上,但過多的缺乏滲透式倒腳傳控,難免讓人看得昏昏欲睡,尤其全場傳球1019次成功926次,傳球成功率也達到91%,數據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卻還是不能為其帶來勝利?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西班牙在本屆首戰實力較弱的哥斯大黎加之役,即以全場近千次的傳控術,令年輕掛帥的對手,一時未能適應下,被西班牙以7比0大勝,踢出本屆最大比數的戰果,造成了巔峰傳控回歸的假像,也為西班牙之後三場比賽的艱難埋下了伏筆。

世界足球戰術革新很快,從早期的WM陣型到後來普遍流行的4-4-2佈陣,鋒線一高一快組合一度是所有球隊的標配,到了之後的技術型前腰崛起,然後則是邊鋒打法的盛行戰術,重心從中路走到了邊路。

而進入2000年之後最大的戰術革新,來自於西班牙的傳控足球,一種區別於以往任何時期的打法,球隊每一名隊員都是為極致控球率所服務,以巴薩和西班牙為代表一時間進入到近乎無敵的狀態,西班牙2008、2010和2012連奪歐國盃和世界盃三屆大賽冠軍,2014年德國隊依葫蘆畫瓢也拿下世界盃冠軍。

摩洛哥用高強度防守令西班牙傳控打法失效。(取自ESP推特)

然而任何戰術都有褪色的一天,如果不進行戰術革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西班牙所代表的傳控足球同樣如此,曾經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是傳控成就了哈維(Xavier)、伊涅斯塔(Iniesta)及布斯克茨(Busquets)等人,還是哈維這些鬥牛士出現帶來傳控打法。

在俱樂部層面拜仁和利物浦先後利用高位逼搶和快速衝擊破解傳控,並且各支球隊都加強了後場出球能力,使得傳控僅剩下了傳卻沒有了巔峰期那種前場反搶控制的壓迫力。

時至現在,後場倒腳和邊路快速突擊,是擊破傳控屢試不爽的招數,本屆世界盃日本隊先後用這種方法擊敗德國和西班牙,就是鮮明的案例。

西班牙的整體足球看似強大,但從本屆世界盃可以看出,沒有絕對核心角色的球隊是難以走的更遠,這個核心角色可以是速度奇快的邊路,也可以是技術超群的中路好手,比如法國的姆巴佩及登貝萊,巴西的內馬爾及維尼修斯,英格蘭的凱恩及薩卡、阿根廷的梅西等,而西班牙則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核心角色。

邊路西班牙難以拉出空檔,中路也沒有一己之力改變戰局的隊員,不停的傳導消耗了對手也消耗了自己。沒有核心爆點的突擊,是西班牙只能徒勞的增加傳球數,而無法改變戰局的關鍵。

這個因素使西班牙隊想像中的優勢沒能打出來,邊路無論是托雷斯(Ferran Torres)還是奧爾莫(Olmo)都難以形成突破,中路連續倒腳也沒能製造出來空間,隨著時間推進比賽越來越陷入膠著,場上西班牙的圍攻變得雷聲大雨點小,幾乎都沒能創造出破門的絕對機會。

2014年的世界盃慘痛失利,2018年恩里克(Enrique)走馬上任西班牙主帥,在其帶領下鬥牛士軍團開啟了大換血,2010年奪冠功勳逐漸淡出陣容,一大批小將獲得信任開始在國家隊嶄露頭角。恩里克原本開啟國家隊新老更替是很好的舉措,然而其選人上再度出現了巨大爭議,癡迷於傳控足球的打法,選人以巴薩的球員為主,而皇馬球員則是在恩里克麾下難以得到重用。

本屆世界盃恩里克共招入7名巴薩選手,而來自皇馬的僅有兩人,此外門將德赫亞(De Gea)的棄用飽受批評,36歲的拉莫斯(Ramos)在大巴黎表現出色,但恩里克視而不見,世界盃上年齡更大的巴西席爾瓦(Silva)和葡萄牙佩佩(Pepe)都還在馳騁,而德赫亞和拉莫斯的缺席,也為西班牙最後PK大戰敗退埋下伏筆。

傳控依舊是西班牙隊的基石,但沒有類似巴西內馬爾及維尼修斯這等核心角色串聯組合下,讓所有的傳控變得無趣,難以獲得最終的贏球結果。

從過去乃至這次世界盃各場比賽的實況,我們不難了解一點,傳控球打法未必就是「贏球定律」,就本屆已賽56場裡,控球率占優的一方最終輸球的場數出現了20場,也就是每不到三場便發生一場贏家是控球率較少的一方,於是發哥強調高效率勝過傳控打法,聰明的球隊未來是死守沒有靈魂的傳控足球,還是主動適應形勢踢得更加簡單流暢有侵略性的足球,這是足球人該好好探討的課題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