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31年前14屆李惠堂盃分齡賽美好回憶
1979年7月4日球王李惠堂先生去逝那年,當時中華全國足協為紀念這位一代球王對提倡青年足運的不遺餘力,決議從那一年開始把原來的全國青年盃足球賽改名為「李惠念盃」,以緬懷他對國家足運的貢獻。後來用李惠堂盃名稱辦了14屆賽會後畫下了休止
1979年7月4日球王李惠堂先生去逝那年,當時中華全國足協為紀念這位一代球王對提倡青年足運的不遺餘力,決議從那一年開始把原來的全國青年盃足球賽改名為「李惠念盃」,以緬懷他對國家足運的貢獻。後來用李惠堂盃名稱辦了14屆賽會後畫下了休止
剛過去的2023年7月4日是世界華人一致認同的足球王李惠堂逝世44週年紀念日,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160年悠久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在上世紀30年代前後,他踢球顛峰歲月為中華民國奪下多屆遠運會足球金牌,50
1923年球王李惠堂年僅18歲首次入選中華民國足球隊主力國腳,首度遠征在日本大阪舉辦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賽前日本人以為穩操勝算,準備洗雪前恥,不料卻以1比5慘敗,球王領銜球隊在東瀛氣死日本人,那年代我們中華足球國腳在遠運會對日本隊的不敗紀錄,也讓「甲午戰爭」以來,備受壓抑的中華民族在體育場出了一口怨氣。
1925年尚年輕的李惠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並與自己青梅竹馬的鄰居廖月英從香港來到上海,在1926至1930年他轉投效力上海樂華足球隊,決心要與外國球隊較量,領銜樂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使李惠堂在綠茵場上的威望大增。他洗雪了「東亞病夫」的恥辱,為中國華人出了氣,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1915年10歲的李惠堂從家鄉五華再回到出生地香港,香港深受英國殖民地的影響,因此香港在早年便是亞洲足球很盛行的小島,對於從小愛球成痴的李惠堂,雖然父親一再反對其踢球,他就是打死也不放棄足球,果然在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會一鳴驚人,奠定後來成為華人球王的根基,也為南華會開創了霸業。
球王李惠堂的踢球生涯,從香港轉移到上海以後,第三個關鍵階段,則屬於僑居時期,他在1931年秋天攜家帶眷前往印尼雅加達僑居,至1934年才又返回香港,那期間也帶動了僑居地同胞的足球發展。
球王李惠堂的踢球生涯,從17歲在香港南華足球隊發跡,到42歲正式高掛球鞋,在他那一生25年馳騁足壇的踢球歲月中,他在場上的位置主踢昔稱的左內鋒,邁向三十歲數改任中鋒,李球王的足球歲月,可以分成幾個關鍵階段來回顧他的事蹟:
李惠堂在還未十歲以前返回香港,由同村秀才李柳灣先生隨往香港任家庭教師。191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皇仁書院接受西式初中教育,不過仍繼續參與校內足球活動。只讀了兩年,奉家命於1919年就被迫輟學在家協助父親處理業務。不過李惠堂從小愛球成痴,他可是打死不放棄足球。
足球在中國大陸是球類運動中傳入最早的一種,發跡大概不會早於1897年(光緒23年)。因為英國人自恃足球為他們的國技,當時英國為一世之雄,殖民地遍及全球,國旗插到那裡,足球也跟到那裡。而在中國大陸他們便是最早的侵略者,就在1897年,先在香港設立了足球會,1902年,又在上海設立足球會,都是隸屬於倫敦的足球總會。而李惠堂就
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將屆160年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1976年,德國一家權威的「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選活動,李惠堂與巴西的比利(Pele)、英國的馬修斯(Stanley Matthews)、西班牙的斯蒂法諾(Alfredo Di Stefano)、匈牙利的普斯卡斯(Ferenc Puskas)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我們緬懷李球王不凡的足球人生,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