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當時中華男足與馬來西亞在台北田徑場的比賽,一共湧進16788人,是台灣足球比賽觀眾數的新高點,該場比賽雖然中華男足3比2獲勝,但兩回合戰成4比4平手,因客場入球遭到淘汰,緣盡2014年世界盃,離現今12年,當時的名單中,只剩陳柏良、吳俊青、潘文傑、羅志安(教練)還在現在國家隊陣中。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如今旅外已經站穩腳步的陳柏良,他笑著說:「怎麼勾起我不好的回憶。」當時陳柏良先發作為進攻中場,2次12碼罰進1球,錯失的那一球也成為最終無法晉級下一輪的關鍵。不過陳柏良也說當時這球在他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當然這是一個考驗,12年是那種結果,12年後希望是另一種結果。

當時先發上場,第83分鐘被換下的羅志安,現在已經是教練團成員,想起12年前的往事,羅志安說:「應該是當選手來觀眾最多的一次,那時候就是整個球迷到球場,感受度很不一樣,大家表現得也很棒,那現在作為教練,其實後勤的資源跟當時真的很不一樣,以前可能自己還要做一些事,那現在球員就是專注踢球,那現在球員技術也隨著世界趨勢變得不太一樣,因為後來的球員都旅外帶來新的觀念,大家的技術也都慢慢提高了。」

當時66分鐘替補上場的吳俊青,對於12年的比賽沒有太多印象,唯一記住的就是人很多。吳俊青說:「那應該是第一次遇到主場人這麼多的比賽,聲音很大,然後整個場面都很激昂。」

現在已經是台灣不動門神潘文傑,12年前的比賽,當時他只是3號門將,如今成為要扛起最後一道防線的人,潘文傑說:「那時候壓力比較小,畢竟當時我比較像訓練員,所以我就當做一個學習的心態,那現在長大有機會獨當一面的時候,就是要展現給前輩和後輩看,互相傳承這樣,後輩可能想要模仿,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然後幫助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