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的佩特科維奇(Bruno Petkovic)在8強賽末段扳平比分,追平內馬爾(Neymar Jr.)為巴西率先取得的1分,之後達利奇(Zlatko Dalic)帶領的格子軍團更鼓起勇氣在PK賽取勝。他們在上一輪的12碼大戰中擊敗日本,對克羅埃西亞來說,這是一種熟悉的模式,因為4年前,他們淘汰賽階段的3場比賽也都踢到延長,其中2場還是在點球大戰後獲勝。
佩特科維奇認為,克羅埃西亞球員之所以能夠承受PK賽的高壓,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來自小國。儘管身為球員的他們還很年輕,但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如何在1990年代建立並獨立,他說:「我們從父母那裡學到這一點,知道要戰鬥、要努力,不然就一事無成。」自從佩特科維奇扳平比分,粉碎巴西的冠軍夢之後,他已經成為克羅埃西亞的民族英雄。
球隊陣中一些比較年長的球員,還曾經歷過1990年代巴爾幹地區的衝突。經驗豐富的中場莫德里奇(Luka Modric)在年輕時流離失所,後衛洛夫倫(Dejan Lovren)也被迫離開童年的家。1998年,克羅埃西亞以獨立國家的身分首次參加世界盃,並進入4強,但輸給東道主,也就是最終的冠軍法國。
4年前,法國在俄羅斯也終結克羅埃西亞的夢想,最終在決賽以4:2獲勝,但這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再次讓球隊重返4強,並且看起來充滿信心。佩特科維奇認為格子軍團每場比賽都在進步,隨著對手越來越強大,他們踢得也越來越好,他說:「對我來說,對巴西的進球給我很大的信心。在延長賽中,我們仍然相信彼此並相互支持。信心不僅是在個人層面上,重要的是球員間彼此信任。」
佩特科維奇職業生涯的早期在義大利度過,主要在低級別的聯賽踢球,4年前並沒有在達利奇帶領的克羅埃西亞陣中,但他對格子軍團闖入決賽有深刻的記憶,當然也包括在4強中戰勝英格蘭,他說:「我記得2018的4強,我在波隆那是第5或第6的前鋒,但我可能是克羅埃西亞的第78個人選。我都想要離開波隆納到莫斯科去參加決賽。」
佩特科維奇認為,就算球隊陣容有所改變,強大的特質還是延續下來,他說:「既然基礎已經建立,年輕人就像是進入一部組好的機器。」如果佩特科維奇沒有進球,那場比賽就不會進入PK,巴西不會出局,克羅埃西亞也就不會有4強可以踢,佩特科維奇表示,自己還在慢慢適應自己的進球對全世界的影響,他說:「我越來越能感覺到這顆進球的重要性,也許我可以再次經歷這種感覺,或許在4強賽或決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