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日本足球實現職業化發展的30周年紀念,30年過去了,日本從曾經的世界足壇的魚腩球隊走向了能和世界一流強隊掰手腕的水準,非常重要的關鍵乃在日本足球邁入成功的職業聯賽發展;而邁入職業化只比日本慢一年的中國大陸,近年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國家隊成績下降,直接受到本國職業聯賽發展體系不健全的影響,從日本與中國足球現狀,正好給還搞不清楚如何邁入足球職業化的我們引以為鑑。
在卡達世界盃上,日本隊的表現征服了世界的球迷了,連克德國及西班牙兩大世界級強隊,雖然在PK大戰下惜敗最終的季軍克羅埃西亞,但日本隊的表現也已經足夠優秀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進入2023年,對於日本足球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30年前,日本J聯賽正式成立,日本足球從此走上職業化之路。
而時間來到1987年,當時漢城奧運會足球亞洲區會外賽的最後一戰,日本隊在東京國立競技體育場飲恨敗北,0比2輸給中國大陸,那回中國隊憑柳海光和唐堯東的進球,闖進了奧運會內賽,同時也讓日本隊在家門口痛失奧運會資格。
那場比賽被稱為「中日足球的分水嶺」不無道理,正是那場比賽刺激了日本足球國內上上下下的情緒,在日本呼籲足球職業化的聲音越來越多。日本足球痛定思痛,開始醞釀足球的職業化進程。
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足球人口開始增多,日本足球職業化已經刻不容緩。1993年,J聯賽正式成立,屬於日本足球自己的職業聯賽誕生了。
當時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和他的團隊經過了五年的積極籌備將J聯賽辦了起來,川淵三郎也成為了J聯賽第一任主席。為了擴大號召力,在他的運作下,J聯賽各俱樂部請來一些像奇哥(Zico)、李納克(Lineker)、鄧卡(Dunga)等的世界級球星。這也大大地吸引了國內外球迷對於J聯賽的關注度。
J聯賽創辦階段只有10支球隊,隨著俱樂部日漸增加,1999日本足協便正式將J聯賽拆分成了J1聯賽和J2聯賽,開始引入分級以及升降級制度。2014年,日職聯又成立了J3聯賽,現在J聯賽創辦至今30年過去,球隊數量已經增長到60支。
值得一提的是,在J聯賽誕生之前,日本全國沒有一所專業的足球體育場,而現如今,隨著J聯賽以及國內足球氛圍的發展,日本已經建起來了超過20個能夠容納萬人以上的專業足球體育場。
國內聯賽一直都是和國家隊水準相輔相成的,日本隊目前的水準早已是亞洲一流水準,不誇張的說已經是世界准一流水準。
日本國腳球員的培養和J聯賽的良好發展不無關係,J聯賽俱樂部的青訓體制優化了球員們的成長路徑。職業梯隊與日本的校園足球體系構成的「雙軌制」,也造就了日本足球人才的鼎盛,在卡達世界盃進球的淺野拓磨就是這套體系的受益者。
反觀近年來,中國大陸足球尤其是男足國家隊長期的低迷,職業聯賽呈現諸多亂象,足球市場萎靡難振。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國內青少年足球人口依然嚴重不足,社會足球發展難見突破。
有一個數據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足球發展在全國20個足球重點城市常年踢球的小學生只有一萬餘人,而到了2000年至2004年,這一數字可能降到5000人左右。而日本這一數字不低於60萬人。正是由於這個階段常年踢球的孩子少,註冊球員的數量也少,難以選拔大量具備天賦的優秀球員,反映在競技體育上的成績就是近些年來一路走低。
直接道出關鍵問題,這些年來的中國足球發展,許多球隊的運營缺乏「有機的循環體」,如當地支持企業垮了(像恆大),當投資人經濟效益受損,當地球隊的生存便出現問題,不像日本職足已落實「屬地化」正常聯合發展體系,類似J聯賽這樣健康運作,如此真正職業化才是中國足球聯賽的未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開展理念,必須引導基層球隊去除功利思想。絕大部分孩子成為不了足球人才,要給那些最終沒有走入職業足球道路的孩子一個踢球的理由,即足球運動是促進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手段之一,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才是發展校園足球的主要目的。所以指導者要善於引導,讓孩子充分享受足球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健康、快樂和成就感。
今天我們的足球要力求突破,看了前面談及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發展實況,總該看出了非得早日落實寶島台灣足球職業化發展不可,空喊了3、40年了,而邁向職業化過程中,必須有國家政府主管與大企業老闆有此認知並大力支持,重要的是要懂得操盤規畫,人家好的推展理念如日本職業梯隊與校園足球體系構成的「雙軌制」,廣推基層草根足球的遍地開花,還有各地普建足球專業球場,落實養成球隊屬地化觀念等等,不都是我們該學該搞懂的幾大基本要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