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深耕足球土壤道理 未必有錢最大

在英國「足球是一種信仰」。英超聯賽和很多歐洲聯賽的發展模式,現在已變成了俱樂部(或相關負責機構)先構建一個民眾想看、並想為之掏錢的產品,然後投資跟風而至。甚至在英國「你可以換老婆,卻不可以換球隊。」發哥藉此文傳達我們要看懂深耕足球土壤的道理,它並非有錢就最大!

而另一種發展模式發展可能就無法奏效,比如俱樂部花大價錢引進一些已經過了巔峰時期的外援,這些外援可能純粹是為了賺養老金去的,球隊為他們配置了一群球技過氣的球員,聯賽的水準上不去,比賽不會好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對於想要靠引進過氣或將要過氣的球員來提升足球水準的聯賽或俱樂部,這樣的做法等於是將巨大的壓力放在這些球員的身上,然而,提高足球水準必須有基層公信力。

英超歷史上曾有一支著名的「金元」冠軍隊伍,但其成功僅曇花一現,那就是1994至1995賽季奪魁的布萊克本流浪者隊。

1991年,出生於布萊克本、已經退休的鋼鐵大亨傑克·沃克(Jack Walker)為了讓自己從小支持的球隊捧得英超獎盃,拿出一億英鎊翻新足球場,並接連用創紀錄的轉會費買入了數位炙手可熱的球員,包括當時才22歲的新星阿蘭.薛瑞爾(後來變為英格蘭國家隊隊長)。

球隊奪冠後的四年間,沃克斥鉅資買下的球星一個個被其他俱樂部挖走,布萊克本表現差強人意。1999年,球隊滑至英超第19位,最後遭到降級。當年沃克出手闊綽,但他的投資是暫時的,是不可持續的。

無論球迷還是足球記者都反覆強調這樣一句話,在英格蘭「足球是一種信仰」。英超聯賽的重點並不是它的金錢或體量,而是它的歷史與傳統。足球是深深紮根於社區的一項運動,俱樂部和它們所在的地區具有非常強的文化聯繫。

也可以這麼來說,英國是現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國社區支持、見證了球隊的昇華。

翻開歷史對照一下,參加202223賽季英超聯賽的20支隊伍全部都有100多年的歷史,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成立於1861年的水晶宮隊,歷史最短的是1919年創建的里茲聯隊。

這些全球聞名的足球俱樂部,最初的雛形基本上都是社團、工廠、煤礦甚至是街道成員自發組成的業餘俱樂部,其歷史與當地社會的基層緊緊融合在一起。

像西漢姆聯俱樂部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1895年,位於當時倫敦郊外的泰晤士河煉鐵與造船廠的老闆阿諾德.希爾斯(Arnold Hills),在工廠小組長與業餘足球裁判大衛.泰勒(Dave Taylor)的要求下,成立了一支工人足球隊,取名泰晤士河煉鐵工廠足球俱樂部,它就是西漢姆聯隊的前身。

1886年,由倫敦皇家兵工廠(Royal Arsenal)的工人與他們的朋友們組成的業餘足球隊,今天它的名字叫兵工廠;還有1880年由曼徹斯特的聖馬科斯教堂的教徒們組成的小球隊,它成長為了如今的曼城隊。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英國大眾追的是球隊,而非球星,幾乎不會有人因為球星的轉會而去支持一支新的隊伍。「你可以換老婆,卻不可以換球隊。」英國的球迷經常用這樣一句話自嘲。

這關乎的是你我的忠誠度。正如一位在英格蘭中部的球迷蒂姆深調的,他從四歲起就支持利物浦隊,他至今留著他的奶奶在1987年送給他的聖誕禮物:小尺寸的利物浦隊球衣。

今年利物浦戰績不佳,在英超目前居第六位。蒂姆說:「是啊,踢得不好,但是作為球迷一定要和球隊生死與共,不離不棄。」

對於一些球迷來說,他們支持某個球隊甚至是「子承父業」,是家庭的傳承。蒂姆的酒友蕭恩出生在東倫敦的霍克思頓,是家裡第三代兵工廠球迷。「我爺爺和我爸爸都是支援兵工廠的,他們都出生在這個地區,以前這裡基本上都是支持槍手(兵工廠別稱)的。

英超聯賽這種壓倒性的成功並非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也許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對於英國的小孩而言,他們基本上夏天踢足球,冬天打板球,間歇再玩點橄欖球。而最普遍的事實是,在英格蘭長大的人,每個人從小都會支援一支足球隊。

英國是現代足球的起源地,已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雖然從未明確提及她支持哪一支球隊,但從很多細節上表明她是兵工廠球迷。因為她的一生只邀請過一支球隊到訪白金漢宮,那就是2007年溫格執教的兵工廠。

說到這裡,發哥的結論就是,我們要看懂深耕足球土壤的道理,很多時候真的是未必有錢就最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