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男足金牌決賽南韓以2比1戰勝了日本,實現了亞運男足三連冠,同時也是隊史第6次奪得亞運男足的金牌,雄霸亞洲第一。奪金後,中外媒體一定再次宣傳「這下韓國男足球員可免除兵役了」!就這話題發哥倒是認為,身為媒體人沒必要老是繞著它說事,為國拚命奪金是件光榮的事績,就算輸了要去當兵,也不是處罰,應導正當兵是義務的心態,只是,很多運動員為趁年少旅外追求職業運動歲月,讓這話題變得現實且敏感了。
10月7日晚上這場亞運男足金牌決賽,南韓與日本雙方為爭金牌,全場展現出積極壓迫的高節奏攻防對抗,踢出了本屆杭州亞運足球的經典好戲。日本才開賽兩分鐘即搶先破網領先,但南韓的積極性隨後換來扳平,更在非要贏球的強烈企圖心下,拚搶衝擊再下一城,如願以一球險勝難啃的日本隊。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在南韓男足奪金一刻,媒體立即宣傳按照韓國相關服兵役政策,在亞運會獲得金牌的韓國男性運動員將免服兵役。因此這支南韓亞運隊在奪金後全員將免服兵役。值得一提的是攻進致勝那球的曹永旭,他已經在金泉尚武服兵役9個月,在10月1日韓國建軍節,他已經晉升為上等兵,而這次代表南韓獲得亞運會金牌後,他將可免服兵役,預計將在之後回歸母隊首爾隊繼續其職業踢球生涯。
依韓國《兵役法》規定:在奧運會拿到前3名或在亞運會獲得金牌的選手,可以免除兵役,否則一個成年人如果在29歲之前沒有服兵役的話將會面臨監禁。
媒體之所以老是愛說韓國人輸球就要當兵這話題,主要源於之前南韓旅歐球星孫興慜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他特別接受徵召赴賽,拿到了亞運金牌而免除了其韓國兵役。這事件主要反映在,對於一個足球運動員來說,卡在服兵役總是影響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
如今孫興慜的年齡已經到了31歲並且狀態依然俱佳,這都歸功於他們五年前在雅加達賽場的努力,在那一屆亞運會當中與孫興慜並肩作戰的,還有效力英冠諾維奇的黃義助和效力英超狼隊的黃喜燦,以及今夏轉會到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的金玟哉,這些球員如今都在歐洲的主流聯賽中得到了穩定的發展。
而本屆帶領南韓隊的超齡球員李剛仁也效力於法甲豪門巴黎聖日爾曼,與他一起的還有效力德甲斯圖加特的鄭優營,這下皆可免除兵役困擾了。
從韓國運動員的當兵問題,反視我們國家也有國民服兵役制度。就國內的足球運動員來說,多年來發哥一再傳達足球才是世界主流的運動,直到這些年來也欣見管國家體育的上級和政官大爺們,已有此認知而逐漸支持足運發展,這才有了十年以前讓陳柏良等旅外球員解套的新通過兵役法案。
要不是上級有這樣的認同,否則當前臺灣足球連亞洲擠進前二十名資格都沾不上邊,陳柏良等憑啥與原先只列「具備亞洲奪牌項目的運動員」,同享這等的兵役優惠條款呢?老實說這還該感謝體育署力爭,為咱們足球運動員「網開一面」!從這點來說,我們的足球運動員在兵役上比韓國足球員的約束寬鬆多了。
對於韓國運動員來說,勝敗不僅僅意味著能否登上領獎臺,還多了一層含義免除兵役話題關係,於是延伸出了諸多場上敏感的輸球議論,如杭州亞運男子網球單打,南韓權純雨輸球後的甩拍子並拒與對手握手的態度,讓不少觀眾感到不解,甚至提出疑問:韓國運動員是不是輸不起?
媒體負有端正社會正確認知的責任,日前也看到資深媒體老友蔣任在FB提出此事,別一而再、再而三的酸韓國運動選手沒得冠軍就得去當兵!媒體記者的邏輯往往左右著甚至反映了觀眾的價值觀。別把那些狹窄、錯誤的價值觀加在神聖的體育新聞裡。發哥同聲呼籲媒體人當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