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執教的香港教練陳曉明,雖然在台灣還未滿一年,但在這段時間也參與台灣的活動與觀察台灣的足球文化,他直言:「在台灣,想成職業球員的想法還不夠強。」
陳曉明認為台灣發展足球,相較於亞洲各國來看,其實是有優勢的,他說:「台灣在發展足球上,其實有一些優勢,而這些優勢可能是台灣自己不知道的,以亞洲來看,很多球員在國中在學校已經有球場可以踢球、練習,這樣每天練習就可以有很好的一個基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向來直言的陳曉明,也談到台灣特別的足球文化,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踢球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陳曉明說:「我跟很多選手跟教練聊過,他們在台灣踢球是為了什麽?他們踢球是沒有夢想說要當職業球員,因為台灣目前的平台無法做到,因此球員踢球就是為了要走體育班、升學,為了升大學容易一點,之後踢到國家隊就可以容易找到教職,那這就是很奇怪了,變成你去從事這項競技不是為了踢球、成為職業球員,而是為了另一件事;我肯定在國外,小孩進來踢球夢想就是要踢職業隊、踢國家隊、踢國際賽,但這個想法在我們球員心理面還不夠強。」
陳曉明舉一名她學生的經歷,一個41歲的女足球員,是踢香港業餘的比賽,41歲時第一場比賽十字韌帶跟半月板斷了,其實大可不做手術,不踢就好了,但她還做手術經過復健,用了一年時間回到業餘聯賽還進了1球,為了進這1球,做復健、做物理治療,只是為了繼續踢球、踢業餘聯賽,這是一個心態。
陳曉明舉這些例子不是怪台灣球員,而是環境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發展和心態,畢竟在台灣的足球環境,會讓大家還是有一些事情要顧慮,如果不踢球會怎麼樣?台灣對足球文化的熱情和熱愛就是跟其他國家不同,如果球員能夠集中、專注,把Football is Life貫徹下去,全力的去追尋、去努力踢足球這件事。
執教不到一年,陳曉明以香港教練執教中華女足,如今也與球員一起參加亞運這項賽事,陳曉明也覺得球員都很努力投入到訓練中,不過台灣文化中,球員大多都不會主動提出問題,慢熱成了主要印象,因此訓練上常看到陳曉明在旁邊大喊,催促球員的畫面,縱使有時情緒激動,但陳曉明很珍惜與她一起奮戰的球員。
陳曉明說:「我很愛她們,她們都是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