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足總教練陳曉明在1月23日公布了臺灣女子足球報告,其中在報告裡涵蓋了過去這一年的比賽內容與接下來的計畫,其中有幾點是陳曉明相當看重,包括球員需提升速度、提供全職、青少年訓練規劃、精神與足球文化的建立。
陳曉明舉出去年他所執教的比賽,他認為東亞盃對北韓打得最好,雖然比分0比5輸球,但選手的防守、組織非常專注,球員受到壓迫能夠繼續控球,亞運對烏茲別克是最深刻的比賽,對陳曉明而言迴響最大。
以目前國家隊女足球員,陳曉明以數據佐證,台灣球員跑動距離都可以到1萬以上,跑得很努力但節奏不夠快,衝刺速度台灣最高是時速26.96公里,而像是菲律賓、澳洲的球員,都是能超過這個數字,甚至到時速30公里。
陳曉明說:「很多教練會說體能不好,但體能有很多狀況,台灣女足球員耐力不是最大穩定,最大問題是速度,但速度不是一、兩天可以練出來,而且不只是國家隊層面改善,是全國都要一起改善。」陳曉明提到,球員腦筋要快,動腦筋可以減少體能上的差距,速度要從小開始建立,無論是長距離跑動到短距離的瞬間啟動都需要練習。

這也帶到座談會的第二個重點「全職」,以台灣目前教練、國家隊球員來看,大多都還有「兼職」其他工作,包括教球、教職等,陳曉明目前計算全台灣全職踢球的只有25人,也就是整個台灣只有25個女生是職業球員(包括旅外),因此在他的計畫中,目標要讓更多球員變成全職,並訂出一個2028年要有200人是全職球員。
除了球員外,在今年陳曉明的教練團中,要求必須要全職,無論從助理教練到體能教練,尤其陳曉明表示體能教練必須要做到針對每個球員的個人檔案和訓練菜單,而門將教練目前則是傾向尋找外籍教練,每個人都必須專心做自己的事,喊出「從專業到職業」,專就是專注。
在教練的部分,中華足協技術總監陳永盛表示:「以台灣目前的狀況,分析結果顯示出B級高級教練人才數量非常少,這部分已經有跟亞足聯在技術交流一事上有共識,有更多的優秀教練去培育出更好的球員和球隊。」

在陳曉明提出的計畫中,第三個重點是青少年代表隊的規劃,更把目標放在了2026年的U17女足世界盃,會每個月在三個區域進行4到5天的集訓,並建立球員個人檔案,這一方面則是與全職教練相關,由於需要教練去做Scout,才會有資料庫的建立,而陳曉明也表示,選才除了校隊外,也會挑校隊以外的球員。
第四個重點是精神層面與足球文化的建立,陳曉明在座談會上提到,1991年中華女足曾踢過世界盃,大家有時很想念30年前的事,不過到現在世界盃女足的技戰術已經有很大的變化,其中陳曉明表示男足有好基礎的國家,因為有系統,所以發展女足也就很快,一弄起來就知道走什麼方向,那以目前中華女足大約在亞洲是二級,要追上日本、南韓、北韓、中國、澳洲,陳曉明也坦言實力距離很遠,不過他認為台灣球員踢球的能力不差,反而是精神層面、足球文化是需要進步的。
其中陳曉明舉了一個跟球員講的小故事,他喜歡爬山,但香港最高的山就900公尺,在台灣玉山有3000多公尺,而現在球員是只看到900多公尺的山,但希望球員看的是玉山,勇於挑戰、嘗試,更有信心去旅外。
其餘的重點包括木蘭聯賽賽事正常化,目前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立場,三週比賽完後,有一週是國家隊練習,並希望木蘭聯賽朝真正的職業化去走。女足國家隊球員組成則會以長期職業球員(12~14名)、長期學生球員(6~8名)、短期球員(指有兼職的球員)與旅外球員。
此外國際賽部分,陳曉明提出在今年3次移地訓練、3場國際A級友誼賽、年底國際邀請賽,足協這邊賽事規劃按照計畫去安排,但對手跟地點協調當中。
最後陳曉明在座談會尾聲表示,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發展必須方向正確並按時間一步一步實行。發展足球不是一個人或是一個機構的事,各利害關係人需要放下自己的限制、屏棄成見,目標一致才能換來長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