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足協這幾年推動註冊系統,目的是希望全台的教練、球員、裁判、球隊都能夠作為註冊統計,註冊的球隊能夠參與足協旗下辦理的賽事,推動台灣足球發展,而在五月初註冊系統的統計數據為註冊人口12200、俱樂部159隊、學校171間、教練948位、裁判575位,不過實際上的數字遠比呈現出來的數字還多,原因為每個俱樂部都有依年齡層劃分球隊。
已註冊系統數據來看俱樂部159隊、學校171間,可能數字上不是那麼漂亮,但這之中忽略了一點,若以國小的球隊可能大多是踢8人或5人制,一支球隊裡不可能只有剛好8人或5人,因此有時參加比賽時,會出現同一隊報名到2支甚至是4支的球隊,而學校也會有這樣的情形產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果以前幾年比賽的隊數來看,具指標性的小小世界盃從2014年257隊到2020年1108隊,一口氣成長了5倍,YAMAHA CUP近幾年在控制報名隊數下,前幾年都有破300隊的規模,可見國小參與人口真的相當驚人,而近幾年俱樂部遍佈台北、桃園、新竹、台中,中南部和東部也都逐漸成立俱樂部球隊,呈現百花齊放。
而今年賽事中,原本要舉行但因疫情延賽的國小世界盃更是走遍全台各地辦理預賽,球隊數也是破千隊參賽,緊接在5月的桃園市長盃,目前不分年齡總報名隊數也破百隊參與,而7月登場的臺中港盃則已經有破百隊參加,在國小、甚至國中端依然展現能量。
近期台灣的足球環境比過往真的友善很多,很多球場的興建、俱樂部的成立,企甲的球隊在AFC規定下,底下一定要有梯隊,帶動了整體梯隊的發展,現在河濱公園的足球場,經常都是各俱樂部在比滑鼠點按手速的兢爭,有部分球隊如台南東門城、FC磐石自己貸款生出球場,如果搶不到球場,則就要與運動中心、學校合作,差一點的就是要在公園練球。
目前有許多縣市準備將國小端銜接到國中端上,過往台灣足球的問題就是國中出現劇烈斷層,但這幾年如台中、桃園、新竹都有努力做好三級銜接,寄望能夠留住足球人才。而現在各學校對球員的課業要求也逐漸嚴格,如北門、惠文、花蓮高中的球員,都是在踢球和課業中找到平衡,加上部分球員不選擇校隊選擇俱樂部,也是作為延續自身足球生涯,因此以台灣目前環境整體來看,球隊和球員可能都比足協註冊系統上的數字還要多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