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班牙足球攀上世界顛峰時期,那傳控踢法在全球引領風騷,發哥最欣賞這論調,即「足球是一種空間遊戲,足球技戰術涉及的是佔領空間、切割空間和利用時間差尋找空間。」誰能夠把切割漁網的過程一刀又一刀既玩出美感又玩出心跳,讓一張張看似馬上就要收攏的網撲空,就可以為觀眾提供西班牙鬥牛士晃過公牛的觀賞效果。
2008年歐錦賽上西班牙隊橫空出世奪冠,尤其踢出傳控足球TIKI-TAKA風格引領風騷,再到2010年南非世界盃和2012年歐錦賽上西班牙史無前例地連奪三個重量級大賽冠軍後,國際足壇也有更多的球隊開始強調傳控,學習西班牙式的戰法。然而2014年世界盃西班牙足球帝國沒落了,新的德意志王朝強勢崛起,但他們賴以雄霸天下的,正是傳控足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德國隊之前在輸給西班牙隊後,也走上了刻苦學習西班牙傳控足球之路,甚至不惜將西班牙最懂得傳控足球的教練瓜迪奧拉請到拜仁慕尼黑隊,幫助這個德國國家隊的主力框架訓練傳控足球,而世界上其他球隊也開始陸續效仿。實際上西班牙足球從2008年開始便掀起了世界足球另一次的技戰術革命。
西班牙名帥瓜迪奧拉在2012年告別巴塞隆納以後,前往執教過拜仁慕尼黑和曼城,延續了自己的足球風格。但瓜氏拜仁和瓜氏曼城在美感層面都無法達到瓜氏巴薩的高度。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那支巴塞羅納以及2008-2012年之間的西班牙隊就像一個舉世矚目的播種機,伊比利亞足球傳控理念被很多國家學習、模仿和吸收,10年後已經不再有當初的新奇感。就算是以防守反擊為主的球隊,也會從傳控理念裡汲取到一些養分。
巴薩傳控也有過拙劣的模仿者,他們把足球變成一種貪生怕死的運動,為了避免被對方斷掉皮球,長時間不敢垂直傳遞,反反覆覆在後防線和中場之間倒腳,想要表演技巧,結果卻常常是零蛋,想要實現三角,結果只有短傳。
伊比利亞傳控最精髓的部分不是細膩短傳,而是球員的無球跑動。現代足球的防守方永遠像是拿著一張漁網,試圖形成局部合圍,而傳控踢法的無球跑動理念來自上世紀50年代的匈牙利、70年代的荷蘭和80年代末的AC米蘭:在控球隊員附近,至少有兩位隊友在朝著不同的方向移動。
控球的隊員並不需要停下來思考下一步傳給誰,他們在訓練中已經熟悉隊友的跑動方式,知道在那兩個或以上的方向可以得到接應,絕大多數情況下,他甚至不需要停球,一腳球就可以傳給下一個。皮球在圍堵者縫隙裡傳來傳去,就像是一把刀在從不同角度切割漁網,切割的次數夠多,漁網就越破,到最後可能形成一個大缺口,讓進攻一方全線壓出直撲禁地。
因此,不必去比較西班牙的哈維、伊涅斯塔的技術,是否就一定比德國幫的穆勒、拉姆、或比利時的德布勞內、馬哈里茲更強,那支瓜氏巴薩的美感獨一無二,一個原因是巴薩的哈維、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加上梅西最會玩心跳,險象環生卻又總是可以峰迴路轉走出險關。
過去年代那種直接向前的足球,體現的是統帥和指揮,衝擊和征服。而優質的傳控踢法則更具有現代社會追求的smart特質,對人力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分配,在對方搶上來之前,你的隊友總是會在空檔裡閃現。
荷蘭昔日名將席多夫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你們記者和球迷總是喜歡討論各種陣型和排兵布陣,實際上在現代足球裡面,陣型也就是和防守有關係,進攻的時候則是6、7個人努力形成自由的流動。」
到底怎樣踢才最能體現席多夫說的自由流動?足球運動的快節奏,其實容不得你停下來思考往那兒走,而是應該像水流一樣團隊出擊總在尋找低點,有任何一個口都可以流出去。快速精準的傳接球和跑位,就好比水流在尋找前進的方向,如果對方站好了位置,他們可以形成一道又高又堅固的堤壩,但如果他們被傳控所調動,就可能出現一個接一個的低點。
傳控踢法並不應該只會耍弄那一而再再而三的無謂短傳,更要懂得隊友搭配之間的無球跑動理念,最終要能破防守網而殺進,否則傳來傳去進不去,豈不變成了白費一場,這也是實戰中,我們常發現的全場占有高控球率優勢的一方,最後卻未必是贏家的道理。這就是發哥強調的比賽輸贏關鍵,乃在更需要發揮傳控球的效率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