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禁賽馬來西亞7名球員 涉身分造假引發爭議

國際足總(FIFA)近日宣布,對馬來西亞國家隊7名球員及馬來西亞足球協會作出嚴厲懲處,理由是這些球員在註冊過程中涉及使用不實或遭篡改的身分文件,藉此取得代表資格。事件震撼馬來西亞足球界,也在亞洲足壇引發廣泛關注。

根據FIFA紀律委員會裁決,涉案的7名球員自即日起禁賽12個月,不得參與任何足球相關活動,並各被罰款2,000瑞士法郎。馬來西亞足球協會則須繳納35萬瑞士法郎罰金,且FIFA正進一步調查該國亞洲盃資格賽的比賽結果是否需要改判。

被處分的球員包括:Facundo Tomás Garcés、Gabriel Felipe Arrocha、Rodrigo Julián Holgado、Imanol Javier Machuca、João Vitor Brandão Figueiredo、Jon Irazábal Iraurgui 與 Héctor Alejandro Hevel Serrano。這批球員多為外籍背景,透過歸化程序獲得馬來西亞國籍,並已代表國家隊於今年的亞洲盃資格賽出場。

對於FIFA的處罰,馬來西亞足球協會表達強烈不滿,強調「所有球員的歸化程序均合法合規,並曾經過FIFA及亞洲足聯(AFC)的確認」。馬來西亞足球協會主席在聲明中指出,協會將立即提出上訴,並提供完整文件以證明球員身份的合法性,呼籲外界「勿在調查完成前下定論」。

曾大聲疾呼,希望馬來西亞足球隊也走歸化的東姑依斯邁(Tunku Ismail Idris),也被視為是推動馬來西亞歸化的重要人物,也發聲、質疑裁決、並表示要為此上訴與抗爭。

部分遭禁賽的球員透過律師發表聲明,堅稱自己「在加入馬來西亞國家隊的過程中均遵循官方程序,並無任何造假行為」。他們表示,願意全力配合調查,同時對禁賽決定感到「震驚與失望」,並擔心職業生涯因此受到嚴重打擊。

事件曝光後,馬來西亞媒體與球迷反應兩極。部分評論認為,若FIFA指控屬實,將是對馬來西亞足球形象的嚴重打擊,反映出協會管理與監督的漏洞。另一些聲音則認為,FIFA的處罰過於倉促,應先釐清程序錯誤與惡意造假的區別,以免冤及球員與國家隊。

馬來西亞目前在2027亞洲盃資格賽中仍然於小組排名第一,如果FIFA指控屬實,屆時馬來西亞賽事可能會被判0比3輸球,領先優勢將不存在。

返回頂端